秦曉鷹《中國青年報》(2014年12月01日02版)
  看罷科幻大片《星際穿越》,記憶也似乎有了某種穿越。想起不久前,當記者在電話採訪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3位科學家之一的斯特凡·W·赫爾時,得到的那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回答。記者問他,是什麼力量讓你能夠如此執著地持之以恆地鑽研超分辨率光學顯微技術?斯特凡·W·赫爾答道:一個原因是這項技術本身可以造福人類;另一個原因則是科學的美。科學的美?!這位德國科學家似乎在我們面前推開了一扇窗,一道靈感的閃電隨之而生:原來科學背後也有美的力量!
  為了拍攝《星際穿越》,導演、編劇與有關專家經年累月地進行切磋和探討,怎樣把愛因斯坦相對論所揭示的時空變化用電影藝術表現出來,怎樣用相對論所揭示的原理“還原”到拯救人類的視覺形象之中,這一切都有一個藝術家去理解科學,科學家被激發出視覺靈感的艱難的對衝過程!可以說《星際穿越》做到了。不僅這部科幻故事片的導演、編劇完成了一種對外太空技術和人類在未來才可能達到的科技水平的認識與理解,以馬修·麥康納和桑德拉·布洛克為代表的歐美藝人恐怕也對太空技術有了最為切身的感受。
  有中國觀眾在看完此片後,坦承看不懂,以至於把這種科幻片稱之為“學霸片”。但也由此證明,這種科學幻想片中的前沿科學理論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含量!早在1990年代,斯皮爾伯格用電影反映了基因技術以及外星人的可能存在;卡梅隆的《深淵》揭示著最新的人類文明輪迴理論;朱迪·福斯特主演的《接觸》把美國科技界對用電波監聽外太空信息的爭論真實地表現了出來。至於說到前幾年的大片《阿凡達》,雖然有些魔幻色彩,但卡梅隆在對人類的野蠻行為有可能危害其他宇宙生命的批判中,揭露了人類尋找太空殖民地的現實動機。
  科幻片之所以在歐美具有極為廣泛的市場,筆者以為其根本原因在於歐美受眾對前沿科學的興趣與痴迷,因此欣然領悟到科學背後美的力量!在客觀上為科幻題材電影提供了一個潛在的巨大舞臺和永不衰竭的市場!
  說到這裡,很自然會想到中國電影在科幻類影片上的表現,其質量和數量都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實在較大。不過,筆者相信,縮短並改變這一差距的時間並不會太過久遠。在京城四大電影院售票櫃臺我親眼所見,《星際穿越》的上座率遠遠高於那些怪誕喜劇片和荒謬的愛情片——且它的擁躉絕大多數都是青年。  (原標題:科學背後美的力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z69pzarc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